城市如同一本写满万千文化之史的古籍
街道建筑便是书写这座城市过去与现代的精彩篇章
从一街一巷到一砖一瓦
从旧貌到新颜
从来都不是一个时间的变化
一起前行的还有人类的文明以及不停变脸的城市风尚
一条长长的街
不管是喧嚣还是安静
那一定是承载了最多故事与记忆的地方
各种各样的人
形形色色的商品
每一个角落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
置身其中
或许深感大同小异
但是每条街巷都有其独有的历史风韵
在夹杂着沧桑感的道路上行驶
老宜宾的生活记忆仍有迹可循
岁月更迭里的地标——街心花园
街心花园,曾用名“线子市”,建于明代,在清代中期,成为全城最大的纺织手工作坊,也是全城最大的丝线交易市场,交易异常活跃,故名“线子市”。
解放后,线子市成为全城最大的交通枢纽,上世纪五十年代末,宜宾市政府在线子市设立交通指挥岗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,在现街心花园处建设了一个园形大花园,中间设有几盏高大路灯,所有车辆由原来自由通行改作环岛行驶,为行人划定了四个方向人行通道。
1983年,在上海造币厂任货币浮雕师的唐荣祜回到家乡宜宾,以五粮液为题材,创作了以女神托瓶为主、五子抱粮为辅的“五粮童子”雕塑。该组雕塑在当时不仅是宜宾的第一座城市雕塑,也是整个川南地区首座城市雕塑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,由于城市交通发展太快,线子市车辆环岛通行己不能适应现代化交通发展的需要,该雕塑被现代化智能红绿灯取代,车辆通行取消环岛通行,改为智能红绿灯控制,使道路更加通畅。
鼎盛时期的金融中心——东街
宜宾东街为明代老街,因处于市中区大什字以东,且为城市主干道,故名曰:“东街”。明代东街曾建有雕花石牌坊六座,清代建有一座,惜于民国十九年(1930年)因拓宽东街道路时拆除。
清代中后期,东街逐渐发展成为宜宾的商业中心,开设有钱庄、票号行、银楼、瓷器、绸缎、照相等商铺。民国时期,东街成为宜宾的金融中心,共设有18家银行,国民政府的四大银行中国银行、中央银行、交通银行、农民银行也设在此街。抗战后期又建有多家银行,故东街时有“西南华尔街”之称。当时著名的百货商号“美纶”、理发厅“长生堂”、糖果店“兰香斋”均开设于此。
东街曾两度易名。1945年更名为“中正路”,1952年更名为“胜利路”,但老百姓仍习惯称它为“东街”。1979年,地名普查时又将其改为“东街”,沿用至今。
“叙府”文化中心——中山街
中山街始建于明代,初名无考。明清时期,街内开办有“荣昌堂”、“大文堂”等木板刻印书坊10余家,明进士尹伸所著《自偏堂集》、《东游草》便刻印于此。清代,此街北侧先后设察院署、通判署,叙州(今宜宾)府所属厅县秀才均在此进行府、院二级考试。当时,全城木刻板书籍和文房四宝均集中在此街销售,是叙府文化中心,此街便称“学院街”。
街南侧东端靠近小北街处有制造和出售妇女化妆箱(当时称“花箱”)的手工作坊,故有“箱子拐”街名。辛亥革命后,在此街北侧原抚州会馆成立川南军政府。1932年,在此街北侧西端建造城中首座公园——叙府公园。1935年,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,此街更名为“中山街”,叙府公园更名为“中山公园”。
1938年,中山公园门口建成“钟楼”(又称钟鼓楼),通高29.8米,中式结构,西式风格,是当时宜宾城内最高建筑物。宜宾解放后,从1951年起,中山街北侧先后为宜宾专署、地区行署、市政府、市人大、市政协及地区(市)公安局(处)、地区检察院驻地。
如今,中山街仍然是中共宜宾市委及市人大、市政协驻地。
穿梭其中
经年老宜宾的生活画面在眼前不断被播放
带着追忆的脚步缓缓前行
走到鲁家园27号那座叫做叙府宾馆的大楼
或许又是另一番惊喜在心头
一幢见证城市变迁的年代之作
里外风景不同
远离室外喧嚣之景
又醉心室内的幽雅之境
既与当下所处地理位置相辅相成
又不失其本身的温馨雅韵
行走在历时弥久的街道巷口
每个人都习惯用自己的方式去闻一闻这座城市的味道
去体验一下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
斑驳旧影,记忆尘埃
也在来回穿梭中被一眼看尽
但高楼难敌阳光之势
总有一处光亮温暖着你我他
记得停下来
在叙府感受一下这座城市别有洞天的美好与温暖
部分图片、文字来源于网络